找词语>诗词古文>吴汤兴生平

吴汤兴生平介绍

吴汤兴(1860―1895),台湾苗栗客家人,祖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秀才出身。1895年5月,愤清政府割让台湾于日本,在台湾聚合粤籍(客家)乡人,盟誓抗日。得台湾巡抚唐景崧支持,奉命统领台湾义民队伍。6月中旬,日军进犯新竹时,与徐骧、姜绍祖等义军奋勇抵抗,屡败日军。7月上旬,会各路义军反攻新竹,与日军反复搏杀。8月中旬,与敌苦战于苗栗。8月下旬在彰化保卫战中,率义军与日军激战于八卦山,中炮牺牲,时年35岁。>>查看吴汤兴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吴汤兴曾为生员,亦学习武艺,以行侠仗义闻名於乡里。1895年4月,清廷因甲午战争失败而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予日本。消息传至台湾后,人心愤慨,于是台湾民主国成立,各地皆起兵响应。吴汤兴亦召集乡勇,筹备守卫乡里。

  取义抗日

  5月29日,日军近卫师团登陆澳底,乙未战争遂起。6月中旬,台北城失陷,吴汤兴召集众人祭旗,面向北方发誓:“是吾等效命之秋也。”众人皆起而应和。当时,徐驤起义於苗栗,姜绍祖起义於北埔,简精华起义於云林,各率领数百至数千人,吴汤兴皆派人送信邀请合作抗日。

  6月15日(阴历五月廿三日),吴汤兴领军500名与姜绍祖部共同北上支援时,於杨梅坜遭遇日军,两军合力攻击,日军稍有退却。其后日军攻下新竹,图谋顺势南下。苗栗知县李烇与吴汤兴商议战情後,派遣徐炳文赴台中告急,而徐驤力守头份,日军无法前进。

  8月8日(阴历六月十八日),日军大队攻新竹,不久城陷。日军乘势攻苗栗,该地无城不易防守,吴汤兴、徐驤俱退入彰化。8月24日(阴历七月五日),日军涉大甲溪,破葫芦墩(今丰原市),次日攻破台中。

  英勇牺牲

  8月26日,帮办军务兼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之幕僚吴彭年誓师后,分派各队任务,以吴汤兴、徐驤合守八卦山。28日黎明,日军攻山,特别以一部队直扑黑旗营。吴汤兴拒战,徐驤亦奋斗,而炮火甚为猛烈,支持不下,吴汤兴因而阵亡。其妻闻讯后,亦投水身亡。

猜你喜欢

  • 冯小青

    冯小青,名玄,字小青。明代万历年间南直隶扬州(今属江苏)人。嫁杭州豪公子冯生妾。讳同姓,仅以字称。工诗词,解音律。为大妇所妒,徙居孤山别业。亲戚劝其改嫁,不从,凄怨成疾,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年十八。

  • 戴圣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

  • 薛时雨

    薛时雨(1818-1885),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农。安徽全椒人。清代咸丰三年(1853)进士,授嘉兴知县。太平军起,参李鸿章军幕,以招抚流亡振兴文教为任。官至杭州知府,兼督粮道,代行布政、按察两司事。为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亲家。晚清著名词家之一,作品有《藤香馆诗删》、《词删》等。

  • 周必达

    必达,天台山隐士。

  • 王良会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宪宗朝内侍,元和中为剑南西川监军使,与节度使武元衡唱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五。《全唐诗》存王良会诗1首。

  • 司马都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都登进士第。懿宗咸通中,与陆龟蒙、皮日休等吴中名士有唱和。后尝居青丘,与节度使王师范有交。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二五二、《唐诗纪事》卷六四、《唐音癸签》卷二七。《全唐诗》存诗2首。

  • 周嵩

    周嵩,字乔年,洞庭西山人。宋末诸生。事见《七十二峰足徵集》卷二。今录诗四首。

  • 章懋

    (1437—1522)金华府兰溪人,字德懋,号闇然子,晚号谷滨遗老。成化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以谏元夕张灯被杖,贬南京大理左评事,历福建佥事。考满求致仕。家居以读书讲学为事,称“枫山先生”。弘治十六年起南京国子监祭酒。正德二年引疾归。世宗即位,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谥文懿。有《枫山语录》、《枫山集》。

  •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谢安

    ( 320—385)东晋陈郡阳夏人,字安石。少有重名。善行书。初无处世意,累辟不就。与王羲之、许询、支遁等放情丘壑。年四十余始出仕。为桓温司马。晋孝武时,进中书监,录尚书事。时前秦强盛,晋军屡败。太元八年,前秦大军南下,次淝水,江东震动,安任征讨大都督,使弟谢石与侄谢玄加强防御,指挥作战,终获大胜。封建昌县公。继又使石等北征,收复洛阳及青、兖等州,进都督扬、江、荆等十五州军事。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受排挤,出镇广陵。旋疾卒。谥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