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中暑

产后中暑

病名。见《石室秘录》。多发生于产后1~3天内。因产后气血未复,盛夏炎热,暑邪乘虚侵袭肌体,阴气卒绝,阳气暴壅,经络不通而致高热,神志不清等症。若热中于里,兼见心烦口渴,大汗面赤,脉洪大,治宜生津止渴,方用《伤寒论人参白虎汤。若脏热内炽,热甚伤津,烦渴,大便不通,甚至发斑,宜涤除胃热,方用玉泉散(生石膏,粉甘草);若热毒入营,燔灼脏阴,症见谵语四肢抽搐,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脉细弱,治宜清热养阴,方用清营汤生脉散加减。针刺十宣放血等法。若证状初起,出现头晕恶心,胸闷心慌,口渴汗多,为预防中暑,可用清暑益气法,方用清暑益气汤(苍术黄芪升麻人参白术神曲泽泻黄柏当归青皮麦门冬、干葛、甘草、五味子)。

猜你喜欢

  • 内托黄芪丸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方。黄芪八两,当归三两,肉桂(去粗皮)、木香、乳香(另研)、沉香各一两。为细末,用绿豆粉四两,生姜自然汁煮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不拘时。治疮疡误治,邪滞经络,白脓

  • 严附子

    【介绍】:见严观条。

  • 捻转行气

    行气法之一。指用捻转的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方向的方法。金·窦汉卿《金针赋》:“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据针灸临床实践,捻转的手法虽可促使针感的产生和加强传导,但对针感传导方向的影响似无

  • 黄峻寿

    【介绍】:见黄岩条。

  • 月汛

    出《赤水玄珠》。指月经,详该条。

  • 喉单

    病名。指喉关上部红肿疼痛。《喉科秘旨》卷下:“喉单,此症因肝火郁热,动风而生,关口上部下垂,根大头小,红色大痛。”治宜泻火解毒。用三黄凉膈散加减。

  • 卢廉夫

    【介绍】:见卢和条。

  • 保赤全书

    书名。2卷。明·管橓撰,李时中增补。刊于1585年。卷上为痘病证诊治,凡92论;卷下为女人出痘、麻疹证治及痘疹治疗方剂。

  • 汪学舟

    【介绍】:见汪光爵条。

  • 清阳

    指体内轻清升发之气。走向上窍的阳气,发于肌表腠理的卫气,充实四肢而具有卫外作用的阳气等,均属清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