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浮肿

产后浮肿

证名。包括产后四肢虚肿产后水肿气、血、水三者均可导致浮肿。若素多抑郁,气机失畅,产后气血不和,有碍气机升降,可致气滞肿胀。症见肢体浮肿,皮色不变,压痕随手而起,兼见胸闷胁胀,饮食减少。治宜理气、行滞、除湿。方用天仙藤散(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木瓜、紫苏)加茯苓大腹皮;产后脾肾俱虚,水湿溢于四肢者,即产后水肿,见产后水肿条。产后败血未尽,流入经络,出现四肢浮肿者,即产后四肢虚肿。见产后四肢虚肿条。也有认为产后四肢虚肿即为产后浮肿。

猜你喜欢

  • 野山药

    见《安徽中草药》。为穿山龙之别名,详该条。

  • 痰证自汗

    自汗证之一。见《医学入门》卷四。《证治汇补·汗病》:“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治宜和胃化痰,用抚芎汤、理气降痰汤,兼脾气虚弱者,宜理中降痰汤。参见自汗条。

  • 扁菜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韭菜之别名,详该条。

  • 老虎爪

    见《河北药材》。为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 恶眉

    眉毛枯萎无光泽。眉毛的枯萎或润泽与血气的盛衰有关,枯萎是血气少的征象。《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恶眉者,血气少。”

  • 医悟

    综合性医书。12卷。清·马冠群撰于1893年。本书荟辑《内经》及历代医书结合个人经验整理而成。内容分述望、闻、问、切四诊,杂病、伤寒、妇科、外科病证治,集方等类。作者对所引古典医籍的有关论述有所改正。

  • 丹痧

    病证名。又名丹疹、烂喉痧、烂喉痧、疫痧、疫喉、喉痧。类于猩红热。因其咽喉红肿糜烂,疹色鲜红如丹,故名。丹痧属于疫疹,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二至十岁为多见。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初期邪在卫分,继之病邪

  • 奶栗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即乳癖,见该条。

  • 单纯性肛漏

    病名。即仅有一个外口和内口在齿线以下,且管道分支少,走行较浅的肛漏。参见肛漏条。

  • 时邪

    泛指与四时气候相关的病邪,是季节流行病致病因素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