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蒺藜散,见该条。
病名。又名胎麻、奶麻子。《麻证新书》:“奶麻者,小儿初生未满月时,遍身红点,斑驳如珠,皆由儿在母胎中,受有热毒所致。故生下散见于皮肤,不可认作时行麻疹。”奶麻与幼儿急疹相似,治宜清热疏风解毒,用银翘散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著《履岩本草》一书。此书为我国最早有彩图的本草专书。
见医学切要全集条。
心包络的简称,详该条。
见《桂海虞衡志》。即沉香,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子嗽详该条。
病证名。出《颅囟经》。指小孩无故摇头的病态。系由肝风内动所致。临床可伴有惊搐、咬牙、弄舌等。须依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
【介绍】:唐代医生。蜀(今四川)人。生平欠详,其医术传给沈应善。
阴证似阳的证候。症见身热,但喜衣被;口渴,而不多饮;手足躁扰,但神情萎疲;苔黑但滑润;脉洪大而无力等。多见于素禀虚寒而感外邪,或劳倦、内伤所致虚阳外露,里寒格阳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