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发黄

伤寒发黄

病证名。指外感病邪而出现黄疽症者。《景岳全书·杂证谟》:“表邪发黄,即伤寒证也凡伤寒汗不能透而风湿在表者有黄证,或表邪不解,自表传里而湿热郁阳明者,亦有黄证。表邪未解者,必发热,身痛,脉浮,少汗,宜从汗散;湿热内郁者,必烦热,脉缓滑,多汗,宜从分消清利;若阳明实邪内郁而痞结胀满者,宜先下之,然后清其余热。”又:“伤寒发黄,凡表邪未清而湿热又盛者,其证必表里兼见,治宜双解,以柴苓汤,或茵陈五苓散主之;若内热甚而表邪仍在者,宜柴苓煎主之;若但有湿热内实胀闭等证而外无表邪者,宜茵陈蒿汤主之;若因内伤劳倦致染伤寒者,亦多有发黄之证,但察其本无湿热实邪等证,即当以阴黄之法调补治之。”亦有指黄汗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等五种黄疸为伤寒发黄。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参见黄疸有关条。

猜你喜欢

  • 视远怯近证

    病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能远怯近证。详该条。

  • 中西骨骼辨证

    脏象著作,1卷。清·刘廷桢(铭之)著,刊于1897年。作者认为自《灵枢》《素问》《甲乙经》而下,所载骨数散见错出,其能融合贯通者少见,不唯骨数未免于失实,图论亦或有相悖、讹误者。因就坦尸掩埋之机,从旁

  • 单打槌

    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为一箭球之别名,详该条。

  • 神效换肌丸

    《婴童百问》卷八方。炒黄连、鳖甲(酒炙)、煨肉豆蔻、使君子、炒神曲、炒麦芽各半两,麝香半钱,诃子肉一钱半。为细末,面糊为丸,芥子大,米汤送下。治小儿脾疳,肌瘦潮热,盗汗,饮食易伤,脏腑不调泄泻,糟粕不

  • 大分

    出《素问·长刺节论》。分,指肌肉的会合处。较多肌肉会合之处为大分,较少肌肉会合之处为小分。

  • 男子乳痈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四。多因肝虚血燥,肾虚精亏所致。证同女性乳痈。如《疡医大全》卷二十:“男子乳房忽然壅肿如妇人之状,扪之疼痛……,乃阳明之毒气结于乳房之间也。”较罕见。治宜随证选用仙方活命饮或十宣

  • 奶浆草

    见《草药手册》。为地锦草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秋痢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小儿脾胃嫩弱,内为乳食所伤,秋风飒动,凉燥之邪伤及元气,以致食积热毒,蕴积而成。症见里急后重,腹痛便脓。宜用香连丸、黄连香薷饮加减。痢久,白多,便溏者,宜益黄散。

  • 腹痈

    病名。出《保婴撮要》卷十三。即腹皮痈。见该条。

  • 强肝汤(丸)二号

    经验方。见《新医药学杂志》1972.1。凡参15~30克,当归、白芍药、郁金、党参、车前子、白术、茯苓各9~15克,败酱草、金银花各12~30克,茵陈9~30克,龙胆草6~12克,栀子、甘草各6~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