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论

伤寒论

书名。10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本书是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16卷中有关伤寒病证为主的部分。原书曾经魏晋时王叔和整理,1065年复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而成。现存较早的有明·赵开美影宋刻本《伤寒论》(简称“宋本”)和金·成无己注本《注解伤寒论》(简称“成本”)两种刊本。全书22篇,除重复外,共397法,113方。内容主要以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辨证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大法和立方用药规律,以条文形式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此外,书中还有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痉湿暍、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病的证治和汗、吐、下等治法的应用范围与禁忌症。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汉代以前对急性热病诊治的丰富经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由于作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注重理、法、方、药的契合,选录的方剂又多实用有效,故本书不仅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并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宋代以后注释或研究《伤寒论》的著作很多,有助于对原著的学习和参考。本书现有多种刊本和注本。

猜你喜欢

  • 阴阳磨势

    练功方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足分开比肩略宽,两手撑腰,拇指点压脊旁痛点,稳缓地左右转动上体。适用于腰部疾患。

  • 卒疝

    病名。指睾丸骤肿暴痛者。《灵枢·经脉》:“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即卒然成疝之意。多由寒滞肝脉、气血凝滞而发。症为睾丸骤然肿大,疼痛。宜针灸大敦穴,或服走马汤(《三因方》卷七:巴豆、杏仁。上二味,取绵

  • 九种心痛

    前胸和上腹部各种痛证的合称,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①《千金要方·心脏》:“九种心痛:一、虫心痛,二、注心痛,三、风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饮心痛,七、冷心痛,八、热心痛,九、

  • 茶癖

    病名。见《丹溪心法·积聚痞块》。指嗜茶太过,积久所致的癖病。《儒门事亲》卷八:“好茶成癖,积在左胁。”症见饮食减少,面黄,乏力,腹痛等。治用磨积丸、星术丸等方。或用石膏、黄芩、升麻为末,砂糖水调服。参

  • 旱苗法

    人痘接种法之。取天花患者痘痂研极细末,置曲颈银管之一端,对准鼻孔吹入,以达种痘预防天花的目的。一般至七日而发热,为种痘已成。此法以其简便而多用,但因苗入刺激鼻粘膜,鼻涕增多,往往冲去痘苗而无效,后多不

  • 色悴

    面色憔悴无华。为慢性病容,系久病脏腑气血耗伤所致。

  • 用药歌诀

    见医要集览条。

  • 病名。《素问·疟论》:“夏伤于暑,秋必病疟。”又:“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即疟疾,详见该条。

  • 圆针

    圆,通员。即员针。详该条。

  • 阴易

    病名。阴阳易之女传于男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妇人病新差,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名曰阴易。身重,少气,阴肿入里,腹内绞痛,热上冲胸,头痛不欲举,眼中生花。”参见阴阳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