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安徽中草药》。为百蕊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前阴内缩,包括男子阴茎、阴囊、睾丸上缩,及妇人阴户急,痛引入腹。多由足厥阴经受病而致。寒症居多。《张氏医通·前阴诸疾》:“阴缩,谓前阴受寒入腹内也。”也有属热症者。因
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即花蕊石,详该条。
【介绍】:见倪朱谟条。
见《本草从新》。为明党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癖疾之一。见《普济方》卷三百九十一。指食滞不化,积聚成癖,潜匿于右胁间者。其癖按之若无物,有时而痛,如觉有物,外症寒热如疟,多惊叫。宜以消食化癖为治。参见乳癖条。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涎出于口,口为脾窍,故涎为脾液。参见五脏化液条。
【介绍】:参见李调条。
骨名。又名扶桑骨。位于眼眶(眉棱骨)的后方,颧骨弓上方部位。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水飞蓟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