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即红雪,见该条。
【介绍】:见阮偘条。
病证名。因伤风而发痉者。风邪郁于太阳经络,不得疏泄,阻于经络而致痉。症见发热、头痛而身不痛,有汗,或鼻鸣,干呕,四肢搐搦,目上视,手足牵动有力,脉来浮缓。治宜祛风和营卫,用桂枝汤;如兼有伤食腹痛,宜天
出《灵枢·营卫生会》。渎,小沟渠。下焦是灌渗水液、泌别清浊、排泻二便的场所,其作用在于决渎流通,象沟道排水一样,故称。
指六腑所属阳经的井、荥、俞、原、经、合等六个特定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
证名。见《伤寒发微论》。指汗出如油之状,黏腻不易流动。多见于病危虚脱之证。参见绝汗、油汗、黏汗条。
书名。2卷。清·曾懿撰。刊于1906年。作者鉴于当时世医对伤寒、温病误治甚多,故着重将伤寒、温病的病情及治法予以明辨。卷1伤寒、温病证治;温病证治主要参考《温病条辨》。卷2为内科杂症、五官科、妇、儿、
气功学专著。原题华佗授广陵吴普,当系后人托名者。全书分五禽、服气吐纳、养生真诀、服气诀等五个部分。内容有五禽戏、六字气诀、存想闭气等。据考,五禽戏法同《养性延命录》,服气存想法同《备急千金要方》。
病名。即肺劳。《慎柔五书》卷四:“肺痨热,瘦损,有虫在肺,令人咳逆气喘。”治以五膈下气丸等方。本病与肺结核病相类似。参见肺劳、虚劳、劳瘵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七叶一枝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