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
见《幼科发挥》。即盘肠气痛。见该条。
【介绍】:见秦伯未条。
病名。多因痧后余毒未清致齿烂龈腐而臭者。即走马牙疳。详该条。
见《本草蒙筌》。指月经之血。
解剖名。出《银海精微》。又名眼帘、虹彩。即今之虹膜,位于黑睛后内。其色因人种而异,我国多为黑褐色。黄仁中央有约2.5~4毫米大小之圆形洞孔,名瞳神。黄二居风轮之里层,内应于肝,肝胆相表里,故病变常与肝
病证名。指阳气虚衰而致的发热。见《丹溪心法·发热》。《景岳全书·杂证谟》:“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医碥》卷一:“阳虚谓肾火虚也。阳虚应寒,何以反发热?则以虚而有寒,寒在内而格
【介绍】:清代藏医学家。系藏医北方学派医家,著有《医学通义》一书。
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狂走欲斫刺人,或欲自杀,骂詈不息,称鬼语者,灸两口吻头赤肉际各一壮;又灸两肘屈中五壮,又灸背胛中间三壮,三日报灸三。”《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将后者列作奇穴,定位在肩胛骨冈下
病名。见《不居集》卷十五。①即支饮,详该条。②即支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