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医镜》。即臂痈。见该条。
医案著作。3卷。曹頴甫著,姜佐景整理。刊于1937年。此书系汇集曹氏临床应用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的治疗病案而成,故以名书。全书共收载经方验案92例,其中包括16例由其门人经治的验案。曹氏临
偻,曲身;附同俯。行走曲身下俯之状。多由肝肾亏损,筋骨失养所致。《素问·脉要精微论》:“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
病证名。浮肿的一种类型。因大肠有病而引起的水肿。由大肠转化失常,气机紊乱,水湿内停,聚散无常所致。临床特征为浮肿,乍虚乍实(水肿时消时肿,时而便溏,时而便秘)。治宜化湿利水,用胃苓汤。
病证名。指月经来时,色如黑灰或如黑豆汁样。《竹林寺女科秘方》:“此属虚弱血衰之症。如见面色青,嗜睡,或卧不安,五心烦热,口舌干,头目眩晕,小腹作痛者,宜服调经丸。若沉黑色败,由于虚寒者,宜补中益气汤、
指手太阴、手少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五条阴经。《灵枢·经脉》:“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即原发性不孕症。详不孕条。
见顾膺陀《妇科集》。忌奶者,即孕妇之乳,小儿饮之,易致吐泻等症。
病名。见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因肝火湿热太甚下注,或新婚伤损,或交合不洁染毒而成。症见阴户一侧或两侧结肿,形如蚕茧。治宜清肝泻热解毒。方用逍遥散加减,或用甘草水薰洗。
指肝受邪热所致的病症。《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