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手术器械。见《审视瑶函》。钢铁制作(见图110),用以剔除外障之膜翳等。图110
书名。又名《医圣心源》。10卷。清·黄元御撰于1753年。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1天人解,阐述阴阳五行、脏腑
本草著作。6卷。魏·吴普约撰于公元三世纪初期。载药441种。讨论药性寒温五味良毒,最为详悉。兼述产地生境、药物形态及采造时月。各药大致以药名、别名、性味类集、产地生境、药物形态、采时、加工、功效主治、
病证名。即损嗽。《不居集》卷十五:“损伤咳,男妇因跌打损伤,负重辛苦,劳力伤损,肺脏既损,遇风寒则为咳嗽,或吐咯紫血。宜去心肺瘀血,当归饮。”参见损嗽条。
脉象。阴指尺脉,阳指寸脉,尺脉搏动明显滑利,有别于寸脉。可见子妊娠。《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介绍】:明代医家。字惟和。黎阳(今安徽休宁县东南)人。原姓施,因继承吴云川的医业,改姓吴。行医五十年,尤其精于儿科。著有《痘疹心法》一书,已佚。长子潢,承其业,复姓施。
《洞玄子》:“凡女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色,勿听恶语,省媱欲,勿咒诅,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下坡,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亦名胎前咽干痛,多因孕妇胃中积热,或有痰涎所致。宜清胃化痰。方用升麻桔梗汤(升麻、桔梗、甘草、元参、防风),或东垣凉膈散(方见妊娠咽喉痛条)。
切脉与望色须互相参合印证,以明病情。《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色青者,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
病证名。赤白粘胨相杂同下的痢疾。《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体本挟热,忽为寒所折,气血不调,大肠虚弱者,则冷热俱乘之,热搏血渗肠间,其利则赤,冷搏肠津液凝,其利则白,冷热相交,血滞相杂,肠虚者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