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5卷,清·程国彭撰于1732年。卷1总述四诊八纲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理论、法则及其在临床上的运用;卷2阐述《伤寒论》的理论和证治;卷3~5分述内、外、妇产、五官等科主要病证的辨
【介绍】:见唐黉条。
病名。《疡医准绳》卷四:“胫疽,发于胫名曰兔啮。”即附骨疽。详该条。
证名。《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一云油汗,即粘汗也。”详汗出如油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黄练芽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刺莓果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即走马胎,详该条。
书名。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系《本草备要》与《医方集解》的合刊本。各见本条。
病证名。见《罗氏会约医镜》卷七:“声喑之症,虽兼五脏,而于心、肝、肾三经为重。又须知其虚实治之,乃为上工。”该书把声喑病因分为:感于风寒,火衰喉痛,喉虚火炎,喉毒溃烂,梅毒喉烂,肺经实火,肝逆,劳瘵,
见《本草纲目》。为木棉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