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儒门事亲》。又名奶癖。多由乳食太过,郁于肠胃,积热熏蒸而成。症见身瘦肌热,面黄腹大,或吐泻腹有青筋,两胁结硬如碗。宜以导滞清热为治。
寒气结于大肠而出现便秘。常见于老人及病久体弱患者,症见纳差,腹部隐痛,大便秘结,口淡,舌白少苔,脉沉弦。治宜温下法。
【介绍】:见麻九畴条。
指针刺得气后不间断地进行捻转或提插等运针操作。使患者一直保持明显的针刺感应,持续时间视病情而定。
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疡医准绳》卷一。又名托里法、托法。是运用补益气血为主、活血解毒为辅的药物,以扶助正气,托毒外出,防止毒邪内陷的方法。具体运用分为两种:①托毒透脓法。适用于疮
出《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即不孕,详该条。
病证名。指咳嗽由感受时行杂气所致者。《杂症会心录·时气咳嗽》:“今夫天之杂气有各种,人之感受有轻重,其来也无时,其著也无方。有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焉。如秋冬之交,咳嗽一症,遍于四方,延门合户,众人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灯台树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素问·五脏生成篇》。有眸子而无见者曰蒙。指眼珠外观未见异常而目盲者为蒙。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咯血》。指痰唾涎中带有血丝、血点。《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痰涎血者,脾家畜热所致,宜加味逍遥散,清肺汤;而痰唾中带有红丝红点,病尤为甚,其条分缕判,则有由六经之火者,宜山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