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面部热如火灼者。多因胃家郁热,或饮食不节,湿火上行,独燎其面所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面热者足阳明病。”治宜清泄为主。方用调胃承气汤、升麻黄连汤等。
骨名。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位于足后。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见《实用中草药》。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6卷。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794年。作者采辑徐彬、程林、沈明宗、魏荔彤及《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等《金匮要略》注本,结合个人心得,逐条阐析仲景原文,考核校订比较精详。
即膀胱。《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详膀胱条。
诊法上要综合点滴、细微的各种诊察资料。《素问·方盛衰论》:“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
①骨名。即尾骨。出《素问·骨空论》。详尾骶骨条。②长强穴别名(见《针灸聚英》)。长强属督脉。位于尾骨尖与肛门联线的中点处。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强间,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干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