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病藕包、藕包、藕包毒。臑即上臂,指生于上臂之痈。由风温或风火邪毒凝结而成。初起状如粟米样疹,或起一粒僵疙瘩者,逐渐热焮肿痛,以至绕臂臑漫肿。无晕者为顺,有晕者为逆。其症轻
调节针感(得气)的方法。包括捻转、提插、呼吸、指循及龙虎扑腾、青龙摆尾……等。《金针赋》:“及夫调气之法,……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直至气至。”
病证名。下利而致体虚消瘦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肠胃虚弱,受风冷则下利,利断之后,脾胃尚虚,谷气犹少,不能营气血,故虚羸也。”多见于婴儿素体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气血亏虚者。症见下痢黄白粘胨,
手阳明的经筋。《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问诊中,针对女性的月经、白带、妊娠、产育等方面的情况,作为妇女患者常规问诊内容。
《疡医大全》卷七引岐天师方。金银花四两,天花粉五钱,蒲公英、当归、甘草各二钱。水煎服。治痈肿疮毒。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腹大而有青筋者。见丁奚条。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营卫,其糟粕行之于大肠以出也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泛指一切咽喉病的总称。参阅有关各条。
书名。上海中医学院编。本书刊登报告论文十一篇。介绍丁甘仁、王仲奇、朱南山、陈筱宝、张骧云、范文虎、费绳甫、恽铁樵、徐小圃、奚詠裳、夏应堂等各医学流派的学术渊源和临床经验,着重介绍诸家所长。其中审病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