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约编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熛疽,见该条。
出《药性论》。为砂仁之处方名,详该条。
①见《陕西中草药》。为土贝母之别名。②见《广西本草选编》。即苦地胆。③见《四川中药志》。为金果榄之别名。各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即阳起石,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强间,见该条。
骨名。鼽与顺通。即颧骨。《素问·气府论》:“鼽骨下各一。”
肌肉之间气行流利通畅。《灵枢·本脏》:“卫气和则分肉解利。”
舌面生白衣或糜点如饭粒。多因胃中热极,津液化腐,蒸腾而上所致。一般先见于舌根部,逐渐布满舌面,病属严重。急用甘淡养胃之法救治。可见于温毒、湿温、伏暑等病。
出《质问本草》。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指因房劳伤肾,复感风寒而致病。《伤寒全生集》卷一:“若脉沉足冷,面赤微热,此皆夹阴伤寒也。”《重订通俗伤寒论·夹阴伤寒》:“房劳伤精而后骤感风寒,或夏月行房后,恣意乘凉,触犯风露。证身热面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