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山茱萸散

山茱萸散

①《千金翼方》卷十六方。山茱萸、炮附子山药、王荪、肉桂干地黄、炒干漆秦艽、炮天雄、白术各半两,狗脊(原书无剂量)。为粗末,每服一方寸匕,食前酒送下,日三次。治风跛痹,偏估,半身不遂,疼痛呻吟。②《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方。山茱萸、防风各一两,山药、川芎细辛菊花、炮天雄各五钱。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温酒送下。治头旋目疼,身体痛。③《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方。山茱萸、五味子茯苓(去皮)各三分,当归、炮附子(去皮脐)、川芎、芍药、炙石苇、肉桂(去粗皮)、人参、地脉草、石斛(酒浸,焙)、菟丝子(酒浸,炙)、炙甘草各五钱,巴戟天(去心)、远志麦门冬(去心,焙)、肉苁蓉(酒浸去皱,炙)、炒干地黄各一两,炮姜一分。为末,每服二至三钱匕,温酒或醋浆水调下。治热气结聚,发背痈疽,经年不愈者。

猜你喜欢

  • 微热

    证名。指发热不甚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病症。①阳明里实证的一种热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②指阴虚血虚

  • 内八卦

    推拿穴位。即八封,详该条。

  • 汪缵功

    【介绍】:见汪光爵条。

  • 真中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又名真中风。详见该条。

  • 直肠泻

    病名。指饮食不化随即泻出。又称直肠泄、直肠、直腹泄。《张氏医通·大小府门》:“药与食入口即泻下者,名直肠泻。”《医略六书·杂病证治》:“直肠泻,食入辄下完谷,参附理中汤加诃子、肉果、煨木香。”亦可用木

  • 鼻赘

    病名。①为鼻息肉,《冯氏锦囊秘录》卷六:“湿热之气,……得以上炎,为鼻生赘,……是以上燎而鼻生息肉。参见鼻痔条。②酒皶鼻而进入肥大期者,称鼻赘。

  • 白昼青盲证

    眼科病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二目不疼不赤,瞳孔无异常人,外视如无病,但夜明而昼昏。”类今之昼盲,详黑夜精明证条。

  • 下燥治血

    叶桂治疗下部燥证的经验。见《临证指南医案》。久病损及下焦肝肾之阴,每致虚火时炎,症见咽喉干痛,痰中混血,昼凉夜热,宜养阴滋肾,金水并调,用西洋参、玄参、生地、麦冬、百合、阿胶等药。肝肾阴伤、液燥生风者

  • 心热多惊

    病证名。小儿蕴积邪热,脏腑壅滞,气血不和,心神烦乱。症见梦中狂语,烦闷多惊。治宜清热镇惊。用赤茯苓散(《太平圣惠方》)。

  • 妊娠咽痛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亦名胎前咽干痛,多因孕妇胃中积热,或有痰涎所致。宜清胃化痰。方用升麻桔梗汤(升麻、桔梗、甘草、元参、防风),或东垣凉膈散(方见妊娠咽喉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