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出《外科启玄》卷二,即生于心之俞穴心俞,募穴巨阙及手少阴心经之经穴灵道、井穴少冲等部位的疔。其色赤,发热心烦,睡眠不安,口干,其痛应心,小便赤,面赤。治宜清心解毒,用泻心汤加托里解毒之品。②见
病证名。见明·陈文昭《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发热,经病发热。包括经行潮热。指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症的病症。有外感、内伤、虚实之分,以内伤居多。《女科经论》引李氏“经行潮热有时为内伤,属
火为阳,故名。①指心火。详该条。②指阳热亢盛,通常多见于温病。详气分病条。
指上眼睑,又称目上弦。见目弦条。
见《普济本事方》卷一。又名中脏。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石椒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朱肱条。
【介绍】:见扁鹊条。
见《医宗金鉴》卷五十一。即赤白游风色赤者。即胎热丹毒。详该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即虎口疔。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