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急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

急腹症之一。指肠管急性梗阻不通的病变。属祖国医学关格肠结范围。多因肠道功能失调,气机失司,加之饮食不节,寒凝热闭,湿阻血瘀虫积食滞,或肠管内外各种机械性因素(如扭转、狭窄、肠内外肿瘤压迫、疝嵌顿、肠粘连等)而致肠道通降无权,传化失职而发为本病。临床以腹痛呕吐、胀闷、便闭为主,腹部拒按,晚期可吐出粪便,神志恍惚。常并发严重脱水,腹膜炎与中毒性休克。多可扪及腹部包块,或有瘀血便出,舌质暗红,苔多黄燥,脉弦紧或沉弦而涩。治宜开结通下为主,用大承气汤化裁;寒邪内结者,用大黄附子汤温下之。并须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保持有效胃肠减压,多可免于手术而治愈。对肠道肿瘤、畸形、绞窄性疝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肠梗阻或非手术疗法无效的病例,仍应行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 脑崩

    病名。鼻渊之别名。《外科大成》卷三:“鼻渊者,鼻流浊涕黄水腥秽是也,又名脑崩。”详鼻渊条。

  • 逆注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温溜,见该条。

  • 老肉板睛

    眼科病证。见清·佚名《眼科捷径》。即胬肉攀睛。详该条。

  • 目闭

    指闭目不欲开。《灵枢·大惑论》:“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气盛,阴气盛则阴蹻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

  • 肝为泪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泪出于目,肝开窍于目,泪为肝液所化,故云肝为泪。参见五脏化液条。

  • 伤寒挟实

    病证名。感受寒邪,蕴积成实而成壮热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痛而壮热,其人本脏气实者则气与实气相搏,而成壮热,谓之挟实。实

  • 半栝丸

    《医学入门》卷七方。半夏、栝蒌仁各五两,贝母、桔梗各二两,枳壳一两半,知母一两。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为丸。治湿痰在胃,上干于肺,发为痰嗽,兼胸膈满,或寒热交作,面浮肿。

  • 张千里医案

    书名。5卷。清·张千里撰。分中风、暑温、湿、燥、火等类别编辑,以内科杂病为主,间有外科、五官科治案。强调“凭脉症以去病,去病即所以顾正也”,反对一味投以腻补,甚至停药以待胃气恢复再议。治病用药颇有独到

  • 莲蓬发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凡有头疽顶部疮头较多,其疮口多呈粟样脓粒,状似莲蓬发。均称莲蓬发。证治见有头疽条。

  • 肝热痿软

    病证名。指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木燥火生,筋膜干急所致的痿症。《症因脉治》卷三:“肝热痿软之症,汁溢口苦,两胁攻刺作痛,筋膜干急,筋缩而挛,此《内经》肝热痿弱之症也。”治宜疏肝理气,滋水涵木,舒筋活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