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折伤

折伤

病证名。见《折伤薄》。即骨折。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寸脉

    寸口脉三部之一。详寸关尺条。

  • 传道之官

    指大肠。《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参见传道之腑条。

  • 周溥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医生。河南开封人。少年时好学,后因体弱而学医,给人治病多有效验,求治的病人很多,对病人赠送礼品一概谢绝。他反对泥守官定的局方,曾为初学医的人编有用药歌诀若干首,在当地有

  • 捻转行气

    行气法之一。指用捻转的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方向的方法。金·窦汉卿《金针赋》:“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据针灸临床实践,捻转的手法虽可促使针感的产生和加强传导,但对针感传导方向的影响似无

  • 心下痞

    证名。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满闷,按之柔软不痛者。多因伤寒表邪未解,误用下法,或内伤元气不足,痰湿、郁热蕴结所致。《注解伤寒论》卷四:“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而反下之,表中之阴入里,结

  • 尸脚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尸脚者,脚跟坼破之名也。”多由冬时触受风寒,气血郁结,不荣于足所致。生于足根部,皮肉顽硬,枯燥皲裂。治疗同皲裂疮。相当于皲裂疮。

  • 穷骨

    骨名。出《灵枢·癫狂》。即尾骨。详尾骶骨条。

  • 温法

    八法之一。又称祛寒法。用温热药治疗寒证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劳者温之”。具体方法有温中祛寒、温经祛寒、回阳救逆、甘温除热等。详各条。

  • 内燥

    病证名。由于阴津耗伤而出现的燥证。多在热病后期,或吐泻、出汗、出血过多,损伤津液所致;也有因营养障碍、瘀血内阻,致使津血不能滋润而起。临床表现为骨蒸潮热、心烦口渴、唇舌干燥、皮肤皱裂、毛发不荣、肌肉消

  • 美眉

    眉毛秀美润泽。眉毛的润泽或枯萎与血气的盛衰有关,润泽是血气盛的征象。《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美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