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三方。橘红(盐水洗)、蔓荆子、赤茯苓各一两,酒黄芩、酒黄连、白芍药(酒浸,煨)、酒生地黄、姜半夏曲、柴胡各七钱,人参六钱,醋青皮五钱,生甘草四钱。为细末,葱汤浸蒸饼为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指分娩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常见的有外感、血虚、血瘀、食滞、感染邪毒等。外感多因气血骤虚,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袭入,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疼痛,无汗或咳嗽流涕,治宜养血祛风
病名。即手心毒。见该条。
【介绍】:见姚良条。
见《医学准绳六要》。即牙齿之埋于牙龈部分者。
又称咀片。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后,成为片、丝、块、段等形状,便于煎汤饮服。
见《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四。即杏仁煎第一方,见杏仁煎条。
《内经》十二脉之一。迟而软的脉象。《诊家正眼》:“曰疏者,且迟且软也。”
【介绍】:五代时后蜀医家。撰有《广正集灵宝方》一百卷,已佚。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