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
即刺血疗法。见该条。
即刺血疗法。见该条。
【介绍】:见王兆年条。
病名。即右耳后一寸三分高骨处之有头疽。见《外科正宗》卷一。又名耳后发、耳后疽、耳后疮、发颐、参发颐、耳后毒。证同夭疽。治法参见有头疽条。
见敖氏伤寒金镜录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一。即生于胃俞、肾俞之疽。证治同发背。
见寿世编条。
指药物作用的趋向而言。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上行,沉是泻利下行。升浮药上行而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等作用。凡气温热,味辛甘的药物大多有升浮作用,如麻黄、桂枝、黄芪之类。凡气寒凉,味苦酸的药物,
见《江西中医药》(10):64,1957。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搜山虎之别名,详该条。
名词。出《混俗颐生录·户内消息·禁忌消息》。指阴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