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伤寒论述义条。
病证名。即肺痨。《红炉点雪》卷一:“痰火证论。夫痨者劳也,以劳伤精气血液,遂致阳盛阴亏,火炎痰聚。因其有痰有火,病名酷厉可畏者,故今人讳之曰痰火也。”参见痨瘵各条。
出朱仁康《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1955年千顷堂出版)。即漆疮。见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三。即井疽。见该条。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是指治疗痹症时,将针烧红,迅入速出的针刺方法。意与劫刺同,参见该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
【介绍】:见严子成条。
指因感受风寒,皮毛闭塞,肺气不能宣通的病机。主要证候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肺气不宣与肺气不利大致相同,但通常肺气不宣多对外感表证而言,肺气不利多对内伤杂病而言。治宜结合宣肺。
证名。指筋痿。《医宗必读·痿》:“肝痿者,筋痿也。”详筋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