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张琦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托疽。见该条。
艾灸和针刺的合称。《灵枢·四时气》:“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
见《广州植物志》。为蒲葵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元气不足,因劳累而发的寒热。《张氏医通·寒热》:“元气虚人,遇劳即发寒热,此元气下陷之故。或劳力而发寒热,腿缝中结核作痛,谓之劳发,俱宜补中益气汤。”参见气虚发热、阳虚发热、阴虚发热、劳热等条
病名。头皮癣疾之一。出《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由脾胃湿热蕴蒸,上攻头皮所致;或因接触传染而得。初起头皮毛发根部有小丘疹或小脓疱,形如粟米,破出黄水。逐渐形成硫磺色碟形黄痂,中央凹陷,有毛发贯穿,黄痂落后
经外奇穴名。即崇骨。见该条。
【介绍】:见周之干条。
见《本草纲目》。为獭肝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了哥王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