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发挥》卷一方。黄连五钱,朱砂二钱半,胆南星一钱,甘遂三分。为末,粟米糊与猪心血杵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灯心煎汤送下,日一、夜三服。治小儿发搐,日久不愈,一月一发,或一月再发,病成痫者。
皮肤针之一种。因针柄一端集针七枚,如七星并列,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五则条。
《兰室秘藏·胃脘痛门》方。炮姜、炮附子、黄连(酒浸)、黄柏(酒浸)、枳壳(酒浸)、生地黄(酒洗)、川芎、蔓荆子各三分,防风、人参、郁李仁、橘红各五分,当归身(酒洗)六分,半夏、升麻各七分,藁本、甘草各
出《药性论》。即栀子,详栀子条。
即气阴两虚。详该条。
疟疾之一。即温疟、瘅疟。《症因脉治》卷四:“阳明瘅疟《内经》名瘅疟,仲景名温疟。瘅疟之症,但热不寒,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吐呕,面赤口渴,虽热已而六脉仍数大者。《内经》名热伤阳明瘅疟之症,仲景发明《内经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琥珀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九。小儿齁喘而痰邪壅盛者,多因痰邪内伏,复感风寒之邪,壅滞于肺所致。症见胸满气促,痰多食少。无表寒者,宜豁痰降气,用枳实汤;兼表寒者宜解表化饮,用小青龙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