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越笔记》。为石花菜之别名,详该条。
①即外治法。详该条。②同外取。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细辛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皮部论》。少阴经之阴络。名枢儒,详该条。
病名。①《肘后备急方》卷五:“恶肉者,身中忽有肉,如赤小豆粒突出,便长如牛马乳,亦如鸡冠状,亦宜服漏芦汤,外可以烧铁烙之,日三烙,令稍焦,以升麻膏敷之。”本病似包括疣赘及疤痕疙瘩等。②即腐肉。《外科理
【介绍】:见陆贽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未婚女子素体阳盛,热灼耗阴而致经闭,常兼见发热,唇干,咽燥,喜冷恶热,脉实有力等症。治宜养血泻热调经。方用四物凉膈散(四物汤加黄芩、黄连、桔梗、薄荷、甘草、竹叶、连翘)。
《素问》篇名。讨论诊察要道与十二经脉终绝的情况,故名。本篇内容重点有二:一是诊察要道,说明了天地四时与人体发病及针刺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强调“治不本四时,必内伤于五藏”的不良后果;另一是讨论十二经脉
见《重庆草药》。为铧头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两手有发热感觉。见《素问·至真要大论》。明·吴崑注:“火怫于中,故手热。”手热并可见于虚损痨瘵等病。参见手心热、五心烦热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