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清法

清法

又称清热法。用寒凉药物以清解热证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治热以寒”,“温者清之”。此法适用于热性病和其他热证。对热性病,有清卫分、清气分、清营分清血分之分。对其他热病,则多根据脏腑辨证,针对某脏某腑的热证而立法处方。如口舌生疮用导赤散心火牙龈肿痛用清胃散胃火胁痛耳聋目赤龙胆泻肝汤肝火燥热咳嗽泻白散肺火热痢后重用白头翁汤清肠火等。热证又有虚热和实热之分,对实热证适用苦寒清热;对虚热证多用甘凉清热。清法常可与他法配合,如与下法合则属清下法(寒下);与汗法合则为清解法;与补法合则为清补法。甚至可与温法合用,治疗寒热错杂之证。清法不宜久用,病去即止。病后体虚及产后妇女须慎用。

猜你喜欢

  • 栎子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橡实之别名,详该条。

  • 鹅聚

    病名。出《三因方》卷十六。俗称莺翁,悬痈之别名。详该条。

  • 音义通瞬。或作眴。目开阖自动,即眨眼。《素问·宝命全形论》:“至其当发,间不容瞚。”

  • 水底

    推拿穴位。出《幼科推拿秘书》。位于小指及第五掌骨远端旁的尺侧一线。有清心止热作用。《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水底穴,在小指旁,从指尖到乾宫外边皆是。”参见水底捞月条。

  • 李当之

    【介绍】:三国时药学家。一作李之,是著名外科学家华佗的弟子。对本草学有一定研究,曾著有《李当之药录》、《李当之药方》、《李当之本草经》。这些药物学著作虽然都已散佚,但有的内容曾被后世药物学著作所引用。

  • 乳头香

    出《海药本草》。即乳香,详该条。

  • 类消

    病名。指类似消渴的一种疾病。多因中气虚寒,阴火浮游于上所致。《杂病源流犀烛·三消源流》:“又有类消症,其人渴欲求饮,饮一、二口即厌,不比消渴之无厌。此由中气虚寒,寒水泛上,逼出浮游之火于喉舌间,故上焦

  • 冷吐

    即脾胃虚寒吐,详该条。参寒吐条。

  • 胡次丹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又名葫芦丹,小儿丹毒之一。多因任脉经中湿与热结所致。此丹从脐上起,发黄肿者。治宜内服化湿饮,外用槟榔散涂之。

  • 水鼓

    鼓胀之一。多因饮酒过量,损伤脾胃,水湿停聚而致。《景岳全书·杂证谟》:“少年嗜酒无节,多成水鼓。……盖酒性本湿,壮者气行则已,酒即血也;怯者着而成病,酒即水也。不惟酒为水,而血气既衰,亦皆随酒而悉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