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方法之一。病在上部,药汤宜少量,分多次服。如咽喉痛,宜缓慢频频含咽。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饮食厚味,痰壅气阻所致的哮吼。《医旨绪余·哮》:“有饮食厚味伤脾,不能运化而发者。脾伤则津液不得布散而生痰涎,壅塞经隧,肺气为之不利。”症见胸满腹痛,盗汗潮热
解剖名。指胸骨柄。《伤科汇纂》:“上横骨在喉前宛宛中,天突穴之外。”
与温针对举。指单纯针刺之法。
丛书名。即阎纯玺《胎产心法》、钱氏(佚名)《胎产秘书》、《达生编》及《大生要旨》四种产科著作的合刊本。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狗尾草,详该条。
病证名。出《痘疹经验良方》。痘疹出后,其毒当敛不敛,复入于里者,谓之倒敛,多见于元气素弱,又不食,常自利以致气馁,不能托毒外出者。治以益气托毒为宜,如异功散加黄芪、当归。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腋痈。见该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病名。见《青囊真秘》卷一。针眼之俗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