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发斑属于虚寒者。《阴证略例·阴证发斑》:“阴证发斑,亦出胸背,又出手足,亦稀少而微红,若作热疾投之凉药大误矣,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而为斑点。但如蚊、虻、蚤、虱、咬形状,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金刚散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其职位仅次于太医局令,协助太医令主管太医局工作。
见皮部条。
见《白喉忌表抉微》。系治疗白喉中比较重的药,称为“猛将”云:“非急重之症,以及误服禁忌之药,渐见败象者,不可轻用。”其中又分为上层镇药、次层润药、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者。详药将条及各该条。
淖,滑润之意;泽,作濡润解。即濡润流利。《素问·离合真邪论》:“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灵枢·刺节真邪篇》:“脉淖泽者,刺而平之。”《灵枢·决气》:“淖泽注于骨。”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腋痈。见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红毛七之别名,详该条。
指亥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参见十二时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蜀葵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