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名。5卷。明·彭用光编。刊于1549年。卷1~2《太素运气脉诀》;卷3《叔和脉诀》;卷4《十二经络脏腑病情药性》;卷5《试效要方并论》。其中《太素脉缺》收罗较全,然颇多糟粕。《试效要方》所选方剂,
见《中药志》。即碧桃干,详该条。
见万氏家传保命歌括条。
证名。《疡医准绳》卷二:“体倦头痛或眩晕中气虚也,托里消毒散去三味(银花、白芷、连翘)加柴胡、升麻;如不应暂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日哺头痛或眩晕阴血虚也,去三味加熟地黄,如不应佐以六味丸。”
见《履岩本草》。为酸浆之别名,详该条。
痰证之一。见《不居集》卷十七。即寒痰。详见该条。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足上廉二穴,一名上巨虚。”见该条。
病名。又称痧气、痧胀。见《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详痧气条。
出《经效产宝》。为香蒲之别名,详该条。
七窍之一。外耳道出口的孔窍。参见七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