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古今医鉴》卷十一引王同知方。生地黄(酒洗)、熟地黄(酒蒸)、当归(酒洗)各四两,茯苓、川芎、赤芍药、枳壳(麸炒)、黄芩(酒炒)、延胡索(酒炒)、青皮各二两,陈皮、苏木、红花、五灵脂各一两,炒干姜五
病名。多由湿热痰浊薰蒸咽喉所致。《喉舌备要》:“此症发来满喉俱有,红黄白点似梅花,痰涎雍盛,舌硬面红,潮热作渴,是乃大热之症。治当清凉消风、解毒去膜之药。”方可选用甘露消毒丹、黄连温肝汤、贝母瓜蒌散等
见《重订敖氏伤寒金镜录》。全舌苔呈黑色,为寒极或热极之候。寒极者,黑而底纹嫩,润滑如水浸,急投辛温救补之剂。热极者,黑而底纹粗糙,干涩,刮之不净,急投苦寒清热之剂。
即文武膏,见该条。
证名。指筋肉惊惕跳动。见《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多因汗多伤阳,血虚津耗,筋脉失养所致。《伤寒明理论》卷三:“其于筋惕肉瞤,非常常有之者,必待发汗过多亡阳,则有之矣。……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太虚
见《中药志》。为禹余粮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妇临盆出冷汗不止者,坐草仓卒,由惊气入心,汗为心液。或努力太过、气虚不能固表,或腰腹痛久,逼迫阴血,腠理开张,故汗出不止也。不可用苓、芪、术等固表实卫之药,阻塞胎气,以
病名。出宋·陈选《妇科秘兰》。亦名乳胎、儿泣、鬼泣。《妇科秘兰》:“妊娠乳自流出者,谓之乳泣。”因孕妇气血虚弱不能统摄,乳汁自出,出多则血不足以养胎,以致影响胎儿发育。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八珍汤。
疫病的传播方式之一。指虽未接触病人,但经自然界的空气、水源等的传染而受病。《温疫论》上卷:“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
指东南方。《升庵外集》:“河图括地象曰,东南为地户。”古人认为:地不满东南,故地之户在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