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申光逊

申光逊

【生卒】:约九世纪

【介绍】:

唐代曹州(今山东曹县)的地方官吏,桂林人。因以醇酒、胡椒干姜温服得汗的方法治愈孙仲敖的“脑痛症”,名著于一时。

猜你喜欢

  • 杨梅疹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其形如风疹,发痒。

  • 降丹

    见《药材学》。为白降丹之别名,详该条。

  • 五臭之一,臊为木臭,入通于肝,故为肝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类木,……其臭臊。”临床上病人的排泄物如小便、白带、汗液等出现腥臭,常是肝经湿热下注的征象。

  • 清明草

    见《分类草药性》。为天青地白之别名,详该条。

  • 伤暑全书

    书名。2卷。明·张鹤腾撰于1623年。本书根据《素问》暑病的理论,较全面地叙述各种暑病以及和伤暑有关的一些病证和主治方剂。本书后经清·叶霖增订,易名《增订伤暑全书》,内容有较多的补充,但书中有一些提法

  • 血清穴

    经外奇穴名。即利尿穴,见该条。

  • 眼科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 足少阳疟

    病名。指疟发于足少阳者。《素问·刺疟篇》:“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治用小柴胡汤。参见三阳疟条。

  • 麦齿

    出《玄女经》。即处女膜。

  • 冷流注

    流注病的一种。见《仙传外科集验方》。流注冷证多附骨而生,内硬不消,骨寒而痛,筋缩不伸,若误用刀鍼,则流出瘀黑血,或如屋漏汁。类似骨脓疡。治宜内服阳和汤,外用回阳玉龙膏,稍缓后再加生姜、肉桂、白芷、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