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郑虔条。
气功学专著。元·上阳子陈政虚著。原书十卷。《正统道藏》中分为16卷,并将原第八卷分出,单成一书,名《金丹大要图》。该书融合南、北两宋丹法,认为金丹内丹之道,即由神与气、精调练而成。通过“怡神守形,养形
病证名。见《证治要诀·哮喘》。指气喘而无咳嗽痰涎的病症。因喘逆未见痰涎,故称为干喘。多由情志郁结,气机壅逆所致。《医学入门·喘》:“七情气急无声响,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
书名。共2册。高洁编。刊于1919年。本书是北京药行商会为药业人员查检常用商品药材的别名而编印的一种工具书。书中所用检索方法也是根据药业人员的习惯而制定,与一般按笔划、部首者不同。分正、续二册,约包括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金樱根,详该条。
见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条。
书名。1卷。清·李识候参订。书成于1902年。此书论述暑症以及与暑邪有关病证,包括初夏湿温、季夏暑病、秋令伏暑和疟疾、痢疾等。作者分经辨证,并按标本虚实寒热立方遣药,颇多经验之谈。现有《三三医书》本等
证名。见《温疫论》上卷。指服药后出现烦闷及头、身发痒等症。《伤寒绪论》烦热:“凡服药后,烦闷不安,头面发际遍身发痒者,谓之药烦,此胃虚不能胜药力也。与热姜汤徐徐呷之。药中宜加生姜以行胃气自安。”本证可
【介绍】:见吴镕条。
病证名。《幼科要略》:“稚年夏月食瓜果,水寒之湿,着于脾胃,令人泄泻,其寒湿积聚,未能遽化热气,必用辛温香窜之气。”可用平胃散、胃苓汤、七香饼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