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手册》。即黑丑与白丑之合称,详牵牛子条。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即骨折。详该条。
即珍珠丸第一方,见珍珠丸条。
即阴疮。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凡女子新婚初次性交而阴户疼痛,名曰嫁痛。
见洁古老人珍珠囊条。
《邵氏医书三种》之一。14卷。清·邵登瀛撰。撰年不详。邵氏首叙温热论,继则根据四时发病情况,阐述春温、湿温、湿病、暑、疟、伏暑晚发、冬温等以温热病为主的多种病证。书中除引述《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
养生术语。亦称嗽玉津。即咽下唾液,《神仙传·彭祖》:“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
病证名。指失血后的发热。多因阴血亏耗,虚阳偏亢或阳气郁于血分不得发越所致。《证治汇补·发热》:“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然亦有阳虚而阴走者,不可徒事滋阴,所以有生血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脱力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