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喉

白喉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又名白缠喉白菌。系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于秋末冬初,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重楼玉钥》:“喉间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速,……患此者甚多,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发病多因时行疫疠之毒,从口鼻而入;或肺胃素虚,复感风热热毒结于咽喉所致。症见咽喉疼痛,吞咽尤甚,继之一侧或两侧喉核处出现白点,白点迅速蔓延,成为乳白色或灰白色边界清楚有光泽之白膜,其白膜迅速蔓延至悬雍垂喉关内外,白膜不易削脱,若用力剥除,则易出血,并迅速为新的白膜所覆盖。白膜坚韧不易捣碎。并兼有头痛,身疼,微热,或寒热交作,疲乏,胸闷烦躁口臭鼻塞。若白膜蔓延至喉关内或会厌下,则呼吸困难,鼻煽唇青心悸怔忡等。白喉的病理多属阴虚肺燥,宜养阴清肺为主,方用养阴清肺汤。有表证者当先解表;如初起阳热偏盛,症见咽喉痛闭,饮水作呛,目红声嘶,口出臭气者,用神仙活命汤;属阴虚者,宜养阴清热,用养阴清肺汤加减;若痰火阻塞,喉声如锯,宜清肺降痰,用猴枣散(《中医儿科》:猴枣川贝母天竺黄沉香朱砂仙半夏)加土牛膝根、葶苈子大黄礞石竹沥之类。针刺取合谷少商天突足三里内庭。白喉治疗禁忌,诸家主张纷纭,归纳起来有下列儿点:①忌升提涌吐。②忌温散发汗。③忌大下亡津。④忌刀针。⑤忌病重药轻。⑥忌苦寒助燥。本病具有传染性,发现病人应隔离,消毒,并报告疫情。此外,对某些虚寒性之咽喉疾患,习惯上亦有谓其为白喉者。如虚寒白喉痨证白喉寒痹白喉等,故宜详辨。

猜你喜欢

  • 气泄

    指气机失常而表现为外泄脱失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失常病证之一。《素问·举痛论》:“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本证除由于火热蒸迫、汗出过多而致气泄脱失外,大失血、大泻下等亦可致阳气泄

  • 伍柳仙宗

    气功学丛书。系由邓徽绩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将当时流行的明代伍守阳的《天仙正理》、《仙佛合宗》与清代柳华阳的《慧命经》、《金仙证论》四部气功内丹术专著合刊而成。这四部著作主要将前人及自己的经验加

  • 医法心传

    医论著作。清·程芝田撰。刊于1885年。全书共有医论12篇,包括五行、伤寒、温疫、痢疾、痘科及损伤等病证辨治要旨,强调“医宜通变”,随证处方,但又认为诸家之方总不出古方范围。

  • 中药炮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高温的铁锅内急炒,直至药物焦黄爆裂。如干姜、附子、天雄等,经炮后其烈性可减弱。

  • 土烟叶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即野烟叶,详该条。

  • 凌堃(kūn 昆)

    【介绍】:清代医家。字厚堂。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撰有《医宗宝笈》一书。

  • 蹉理症

    见清·曾鼎《妇科指归》。指差经。详该条。

  • 木檽

    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木耳之别名,详该条。

  • 杜龙

    出《吴普本草》。为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 肉龟

    病名。①《疡医准绳》卷四。即黄瓜痈。见该条。②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发际疮之别称。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