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苔尖根俱黑舌

猜你喜欢

  • 经中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又名阴都。位于脐下1.5寸(气海)再旁开3寸处。主治二便不通,五淋,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腹泻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胞脏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胞宫。详该条。

  • 心胞

    推拿穴位名。见《厘正按摩术》。即胞经。见该条。

  • 眼科手术器械。全银或钢铁制作,长约二寸余(见图103)。用以治疗胬肉、血筋等。先用此钩钩起,然后割除之。图103

  • 正气

    ①同真气。人体机能的总称,但通常与病邪相对来说,指人体的抗病能力。《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参见真气条。②四季正常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灵枢·刺节真邪》:“正气者,正

  • 杨士瀛

    【生卒】:十三世纪末【介绍】:南宋医家。字登父,号仁斋。福州人。世代以医为业。他自幼立志学医,认真钻研《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医书和历代名医著作,加以融会贯通。医学著作较多,有《伤寒类书活人

  • 彭浩

    【介绍】:明代医家。字养浩。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在杭州行医时,不为人所重视,后被张尹崑请到京师治病,名声大振。著有《伤寒秘用》、《杂病正传》等书,已佚。

  • 脉要精微论

    《素问》篇名。本篇较全面地论述切脉与观神察色的主要精微,故名。文中分述望、问、闻、切所搜集各种证候的临床意义,详论五脏脉象与各种病证的关系,提出四诊合参以决死生的重要性。

  • 胃气不和

    胃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失调的病变。多由胃阴不足、邪热扰胃,或食滞胃脘,影响胃气所致。症见厌食或食后痞胀,泛恶,卧不安,大便失调等。须审因而治,并结合和胃法。

  • 指妊娠之始称。《千金翼方》卷十一:“凡儿在胎,一月胚,二月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