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地丁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
怔忡之一。《不居集》卷二十二论虚损怔忡:“怔忡之病,心胸筑筑振动,惶惶惕惕,无时的宁者是也。此症惟阴虚劳损之症恒有之。盖阴虚于下,则宗气无根,而气不归源,所以在上则浮撼于胸臆,在下则振动于脐旁,虚微者
书名。2卷。清·傅山撰。原系抄本,至1827年始有刊本。本书以内科杂病证治为主,分伤寒、火症、郁结等23门,每门分列病证,先论后方,末附杂方、小儿科及女科等,其中女科内容,多系《傅青主女科》所未载者。
证名。见《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详腹痛条。
即从上施治。①有上病上取或下病上取,或指吐法。《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②针刺上部穴位治疗上部疾病。如气积胸中,针人迎、天突、廉泉等穴位。《灵枢·卫气失常》:“其气积于胸
出《名医别录》。为牛蒡根之别名,详该条。
指三焦。三焦是一身气化和水谷出入的道路,功用如沟渠的疏通,故称。《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
病名。指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所致的疾患。《华氏中藏经·阴阳否格论》:“否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阳奔于上则燔,脾肺生其疸也,其色黄赤,皆起于阳极也;阴走于下则冰,肾肝生其厥也,其色青黑,皆发于阴极也。疸为黄
痰证之一。指因七情郁结,肺脾气滞,郁而生痰者。又名结痰、顽痰、老痰。《症因脉治》卷二:“郁痰即结痰,顽痰。郁痰之症,胸满饱胀,九窍闭,懊憹烦闷,或咽中结核,睡卧不宁,或肠胃不爽,饮食有妨,或气逆不利,
见《天津医学通讯》(6)1,1971。为喜树之别名,详该条。
指咽后壁上的后鼻道,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必经通路,相当于鼻咽部。足厥阴肝经过此。《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类经》卷二十一:“颃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