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针麻醉

耳针麻醉

针刺麻醉之一。是在耳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方法。即按针麻要求在耳穴上针刺以进行手术。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使用针麻的外科手术,尤以颅脑、五官、颈、胸部手术为宜。通常按心藏神肺主皮毛藏象学说选取耳部神门穴、肺穴为各种手术的基本穴;按手术部位选取耳部相应刺激点,如胃切除选胃穴,脾切除术取脾穴等等。并配合现代医学生理病理学知识选穴,如胸腹部手术常选取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交感穴等等。操作时采用捻转法,频率为每分钟180~300次;如用电麻仪以双相尖波电脉冲为宜,频率一般亦为每分钟180~300次。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猜你喜欢

  • 脑风

    病名。指风冷袭侵脑户的病症。见《素问·风论》。《圣济总录》卷十五:“风生高远,始自阳经,然督脉阳维之会,自风府而上至脑户。脑户者,督脉足太阳之会也。……今风邪客搏其经,稽而不行,则脑髓内弱,故项背怯寒

  • 重订产孕集

    见产孕集条。

  • 湿热腹胀

    病证名。指湿热内郁肠胃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湿热腹胀之症,面目黄肿,小便赤涩,大便或结,或泄黄糜,或日晡潮热,烦渴口苦,口甘口淡,腹胀胁痛。”治宜清热泻火利湿为主。面黄目黄,胁痛口苦,肝胆有

  • 斫郎

    出《说文解字注》。为螳螂之别名。详该条。

  • 夹肢痈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腋痈。见该条。

  • 溺赤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详小便黄赤、小便赤涩条。

  • 通心饮

    《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五方。木通、连翘、瞿麦、栀子仁、黄芩、甘草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灯心、麦门冬,水煎服。治小儿心经有热,小便不利。

  • 解剖名。①指口之角。《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两吻多画。”②《说文解字》:“口边也。”泛指口唇。

  • 上天心

    推拿穴位名。即大天心。见该条。

  • 走马汤

    《金匮要略》方。又名外台走马方。巴豆(去皮,熬)、杏仁各二枚。棉缠,搥令极碎,投以热汤二合,捻取白汁服。治中恶,症见心腹痛胀,大便不通。本方也见于《外台秘要》,名张仲景飞尸走马汤。走马芹见《辽宁省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