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肉蜈蚣

肉蜈蚣

病名。即肉疙瘩。详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妊娠小便难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由于受孕后血虚有热,气郁化燥、膀胱津液不足,肺气失于通调,致小便难而不爽。《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者,血虚生热,津液伤而气化斯不利

  • 二间

    经穴名,代号LI2。出《灵枢·本输》。别名间谷。属手阳明大肠经。荥(水)穴。位于食指桡侧,掌指关节前凹陷处,当赤白肉际,微握拳取穴。布有桡神经的指背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动、静脉的指背及指

  • 内托酒煎汤

    《医学入门》卷七方。黄芪、当归尾各二钱,柴胡一钱半,连翘、肉桂、白芷、牛蒡子各一钱,升麻七分,黄柏、甘草各五分。水酒各半煎服。治邪在足少阴经,痈生腿外侧;或因寒湿而致的附骨疽。

  • 难经悬解

    书名。2卷。清·黄元御撰于1756年。黄氏根据个人阅读《难经》的心得,对八十一难予以逐段注解,注文大多简要,诠释或以《内经》理论予以对照,但真正发挥义蕴的见解并不多。现有《黄氏医书三种》本等。

  • 肺主通调水道

    肺为水之上源,体内水道的通调有赖于肺气的肃降。《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参见肺主行水条。

  • 僦(jiù 就)贷季

    【介绍】: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时代人,岐伯之师,能运用观察病人颜色和诊脉的方法,以决定治疗,说明当时诊断技术已有一定水平。

  • 叶大椿

    【介绍】:清代医生。字子容。梁溪(属江苏无锡)人。精于痘科,撰《痘学真传》八卷(1732年)。

  • 心包络咳

    病名。指咳嗽时心胸部隐痛者。《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心包络咳,心胸间隐隐作痛,宜以心经药治之。如丹皮、山栀、肉桂等。”参见心经咳嗽、咳嗽条。

  • 燎眉蒿

    见《甘肃中草药手册》。为补血草之别名,详该条。

  • 养阴解表

    又称滋阴解表。是对素体阴虚而患外感表证的一种治法。症见心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赤脉数等,处方由养阴药与解表药组成,如加减葳蕤汤。此方发汗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留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