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死脏

肝死脏

肝脏真气已绝的脉象。轻按则弱,重按应手即去,不能复来,或曲如蛇行。《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猜你喜欢

  • 红脉不通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经闭,详该条。

  • 五邪

    ①五脏病邪的合称。《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邪在肝,则病两胁中痛,……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②指五

  • 劳风咳

    病证名。一名风咳。指咳嗽由劳力伤风所致者。《儒门事亲》卷三:“劳风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亦风咳也。”治宜桂苓五味甘草汤加姜汁、竹沥;若痰逆势甚,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禀气虚者,

  • 九科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名称。宋代始分医学为九科,即大方脉、风科、小方脉、眼科、疮肿兼折疡、产科、口齿兼咽喉科、针灸科、金镞兼书禁科。清初沿袭明末制度分医学为十一科,不久即改为九科,即大方脉、小方脉、伤寒科

  • 痿黄

    病证名。即萎黄。见《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指身黄而色不润泽,但两目并不发黄的病症。详萎黄、黄胖、脱力黄条。

  • 肾消

    病名。①亦作肾痟、下消。《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饮水随饮便下,小便味甘而白浊,腰腿消瘦者,肾痛也。”即下消,详见该条。②指强中。《张氏医通·杂门》:“肾消之病,古曰强中,又名内消。”详强中条。

  • 女科经纶

    书名。8卷。清·肖赓六撰。刊于1684年。本书汇辑历代有关妇科著作中的理论和证治,依类选编,共分月经、嗣育、胎产、产后、崩带、带下和杂证七门,列病证163种,引录各家论述700余条,并附加按语,予以补

  • 室女经闭成劳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未婚女子,由于忧思积虑,损伤心脾气血,以致经闭不通,常可出现诸虚劳损症状。如心伤则血逆竭,故神色败,经水先闭;脾虚则食少;肺阴失养而致咳嗽;随之肾肝失养,则见多怒而毛发

  • 十二络脉

    指十二经之络脉。《素问·气穴论》:“孙络之脉别经者……传注十二络脉。”

  • 辛頞

    病名。《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指鼻之頞部内有辛酸感。本证常见于鼻渊。参见鼻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