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表现在生理上,阳生于阴,阴生于阳的互根,机能与物质的转换;病理上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瞖,为翳的异体字,即横翳内障。详该条。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枳实(麸炒)一两,白术、人参、炙甘草、茯苓(去皮)、炮姜各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鸡子黄大,每服一丸,热汤化下,连进二、三服,不拘时服。功能理中焦,除痞满,逐痰饮,止腹痛。
【介绍】:见葛应雷条。
参见痧痘集解条。
管,与脘通。任脉的上脘、中脘、下脘三穴合称三管。《脉经》:“关脉细,脾胃虚,腹满,宜服生姜茱萸蜀椒汤、白薇圆,针灸三管。”
①人体气、血、津、液、精、脉等六种基本物质。因其均发生于后天水谷精气,故名。《灵枢·决气》:“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②风、热
出《隋书·外国传》。即胞衣。详该条。
病名。因漆入目或皮肤接触致病。《本草纲目》卷三十五:“凡人畏漆者,嚼蜀椒涂口鼻,则可免生漆疮者;杉木汤、紫苏汤、漆姑草汤、蟹汤浴之,皆良。”参见漆疮条。
证名。指右偏枯,即右半身不遂。一名右痪。《类证治裁·中风》:“自丹溪……右枯属气虚,用四君子汤。”参见半身不遂、左瘫右痪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