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足少阴经病证

肾足少阴经病证

病证名。因足少阴肾经经气异常所致。《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欬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脉经·肾足少阴经病证》除上述“是动,所生”病外,尚列举了少气、两耳苦聋、腰痛失精、饮食减少、厥逆腹胀、腹大脐肿、不得溺、阴下湿、喘等症。参见肾病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八股牛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白藓皮之别名,详该条。

  • 家秘养脾消积丸

    《幼科发挥》卷一方。白术一两,陈皮七钱五分,苍术、厚朴(姜汁炒)、枳壳(面炒)、半夏、青皮、神曲、麦芽、山楂各五钱,炙甘草各三钱。为细末,蒸饼为丸,黍米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米饮送下。治小儿伤食成积,

  • 徐神翁

    【介绍】:见徐复条。

  • 五中

    即五脏。《素问·阴阳类论》:“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藏最贵?”王冰注:“五中谓五脏。”

  • 环跳流痰

    病名。生于臀部环跳穴处的流痰。详流痰条。

  • 精阳气

    阳气的精微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故亦可理解为由精气所显露的神采。

  • 前溲

    即尿。详该条。

  • 口干

    证名。出《灵枢·热病》。①即口渴症。《证治准绳·杂病》:“口燥咽干,此寻常渴,非三消证。”②指自觉口中干燥少津但不欲饮水之症。《景岳全书·传忠录》:“凡病人问其渴否,则曰口渴。问其欲汤水否,则曰不欲。

  • 三焦郁

    郁证之一。《类证治裁》卷三:“三焦郁,口干不食,栀子仁姜汁浸,炒黑研细,以人参、麦冬、乌梅煎汤服。”参见郁证条。

  • 宋钟岳

    【介绍】:见宋祥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