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舌膜

舌膜

病证名。多因小儿胎中感受热毒,蕴于脾胃,熏蒸于上焦所致。《疡医大全》卷十五:“初生小儿舌上白膜裹住。”治法刮去舌上白膜,以白矾少许擦之。内服三黄汤加减。

猜你喜欢

  • 巢元方

    【介绍】:隋代医学家,籍贯不详,大业中(605~616)任太医博士,公元610年曾主持集体编成《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巢氏等思想少保守,多革新,敢于重视劳动人民的经验,敢

  • 白睛乱脉症

    眼科病证。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赤丝乱脉证。详该条。

  • 十二经动脉

    十二经脉中体表的动脉搏动部位。《难经·一难》:“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十二经动脉如手太阴肺经的中府、云门、天府、侠白;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阳溪;手少阴心经的极泉;手太阳

  • 含腮疮

    病证名。出清·邹五峰《外科真诠》。①即痄腮。详该条。②《外科启玄》:“大人小孩疳食透腮颊,初生时如米豆大一小疮,次则渐大,蚀破腮颊,故名含腮疮。”

  • 三黄解毒汤

    ①《妇科玉尺》卷二方。大黄、黄连、黄柏、黄芩、焦栀子各等分。水煎服。治妊娠伤寒五、六日后,表邪悉去,但烦躁发热大渴,小便赤,大便秘,或利下赤水,六脉沉实,邪在里者。若得沉弦有力之肝脉,内症烦满消渴,倍

  • 国医宗旨

    内科著作。4卷。明·梁学孟撰于1607年。痰火证治专书。故又名《痰火专门》。作者信奉丹溪学说,认为人之病夭,以痰火为患居多。全书137则医论,主要讨论痰火证的病机、脉理、治法与方药,分别叙述痰火证的治

  • 李子豫

    【介绍】:晋代医生。生平欠详。

  • 酒痔

    古病名。①《外台秘要》卷二十六:“若肛边肿痛生疮者名酒痔也。”相当于肛门周围脓肿,饮酒后发作,宜服蜂房膏。②牝痔的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一。

  • 方耕官

    【介绍】:见王泰林条。

  • 阴蚀疮

    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阴蚀。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