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热

虚热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病热候》。①指阴阳气血虚亏引起的发热。《医学入门》卷五:“凡虚热皆因精神外驰,嗜欲无厌,阴气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肌表而发热,实非有热也。”《证治准绳·杂病》卷一:“若夫饮食劳倦,为内伤元气,此则真阳下陷,内生虚热,故东垣发补中益气之论,用人参黄芪等甘温之药,大补其气而提其下陷,此用气药以补气之不足也;又若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则阳气偏胜而变为火矣,是谓阴虚火旺劳瘵之症,故丹溪发阳有余阴不足之论,用四物加黄柏知母补其阴而火自降,此用血药以补血之不足者也。”又“骨痿、肉燥、筋缓血枯、皮聚、毛落,阴不足而有热疾,是为虚热。”“不能食而热,自汗气短者,虚热也,以甘寒之剂泻热补气。”《杂病源流犀烛·火病源流》:“《入门》曰,气虚热,升阳以散之,宜补中益气汤益胃升阳汤血虚热滋阴以降之,宜滋阴降火汤坎离丸;气血俱虚热,升阳滋阴兼用之,宜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营汤加知母、黄柏。”②指热病昏迷症状者。《石室秘录·热症门》:“发狂如见鬼状者,实热也;热病不知人者,虚热也。实热宜泻火,虚热宜清火。”参见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条。

猜你喜欢

  • 热乳

    出《千金翼方》卷十一。古人认为乳母热甚哺儿,令儿致病。因热伤肺胃,儿饮其乳,肺胃之气上逆,则面黄不食,甚或呕吐气急。

  • 疏法

    推拿手法名。即梳法。见该条。

  • 闻人规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宋代儿科医生。槜李(今浙江嘉兴)人。因念小儿之疾苦,惟疮疹皆不可免,而治疗之间,毫发一差,死生随异,乃广求古人之议论,证以己所闻见,撰成《痘疹论》3卷。

  • 内有久寒

    即沉寒痼冷。见痼冷条。

  • 束胎散

    见《丹溪心法》卷五。即达生散,见该条。

  • 息肉瘿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有息肉瘿,可割之。”指瘿瘤状如息肉者。参见瘿条。

  • 高世拭(shì 试)

    【介绍】:清代医家。字士宗,浙江钱塘人。年少时家贫,自学通俗医书,后随张志聪学医。张志聪撰《本草崇源》,未竟而卒,世拭继之,并曾纂集张志聪所注解的《伤寒论集注》。对《内经》加以注解而成《素问直解》(1

  • 胬肉扳睛

    病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胬肉攀睛。详该条。

  • 威宁

    推拿穴位名。即威灵。详该条。

  • 唇(chún 纯)

    唇的异体字。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