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介绍】:见郑大忠条。
即下午,申时。《灵枢·病传》:“夏早晡。”
见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条。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阴门痒。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蕴结,流注于下;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乘虚侵袭;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者。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搔痒,甚则奇痒难忍,坐立不安。湿热者,
见《中药材手册》。为青葙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赤水玄珠》卷三。指眼珠痛,参见目痛条。
见《本经逢原》。为黄明胶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扁鹊心书》。正视时,位于瞳孔直上入发际处,主治头痛,目赤,视力减退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出《大生要旨》。即婴儿生下后不啼哭。详闷气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