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孙天仁集效方》。为莲须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为荷苞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三国时期吴国医生。吴将吕蒙的随军医生。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参见产后汗出条。
《辨证录》卷八方。熟地黄、山药、芡实各一两,沙参、茯苓各五钱,五味子一钱,地骨皮三钱。水煎服。治纵欲过度,梦遗不止,腰足痿弱,骨内酸疼,夜热自汗,终宵不干,肾水涸竭者。
古代对专门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医生的一种称谓。最早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带下,指腰带以下或带脉以下的部位。妇女多带下病,故名。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身重痧,痧症初发,势虽凶暴,未必身重,若饮热汤热酒,痧毒即阻塞经络血肉之间,遍身重痛,不能转侧,或呕吐腹胀,脉伏。放痧之后,治先消瘀解毒。宜三十五号家人方。如痧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即齿龈。详牙龈条。
①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三叶青之别名。②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金果榄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