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经络学说中有关三阴三阳各经气机活动的特点。《灵枢·根结》:“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合”与“阖”同义,故“开合枢”即“开阖枢”。参见关、阖、枢条。
痧证之一。即“心烦嗜睡痧”。《痧胀玉衡·痧烦痧睡》:“痧气冲于心胸,故心烦或嗜睡。此等之痧,俱属慢痧之类。轻而且浅,人多误以心烦嗜睡治之,日甚一日,倘日服热酒热汤热物,虽非骤然紧急,势必日渐凶险,故并
书名。6卷。清·陈念祖撰。作者融会诸家学说,以串解的形式为主,阐明其个人研读《伤寒论》的心得,冀使读者对《伤寒论》诸篇有一个纲领性认识。原书缺漏不全,后经其侄陈道著补订刊行。
【介绍】:清代医家。字时育。江苏常州人。于1693年编纂成《医经允中》一书,包括医学理论、诊脉、用药等论述。
病名。系指冬时耳冻疮。《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夫冻耳者,由肌肉虚软之人,冬时触冒于寒,为风冷所折,则令耳赤痒痛,或即成疮。因其风寒所伤,故谓之冻耳也。”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南宋医家。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字子野,号晞范子。因见古医书文字深奥,庸医妄用药饵误人性命,于是钻研《难经》、《脉经》等古代医书,详加注解,撰有《难经句解》、《脉诀集解》、
病名。《喉科种福》卷二:“大麻风,山岚瘴气也。岭南人最多此病,岭以北之淫疮亦大麻类也,递相传染,人皆畏之而恶之,不齿于人类,然有更衣时,触厕缸秽气而成者,有受湿成之者,不治,与治之不得其法,遂至毒冲顶
指气喘发作时口张肩耸以助呼吸。见《伤寒明理论》。本症多见于严重的喘证患者。宜辨虚实。《罗氏会约医镜》:“喘者,气急声高,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唯呼出一息为快,此肺经邪气实也。盖肺主皮毛而居上焦,故风寒犯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系生于腘窝下方合阳穴处之疽。多因湿热邪毒蕴结所致。治宜解表托里除湿清热,内服羌活汤;如已成脓则切开引流,按溃疡治疗。余参见痈、疽各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红丝疔。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