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亦作伏瘕。指邪热伏于大肠所致的瘕病。《素问·气厥论》:“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虑瘕,为沉。”《宣明论方》卷一:“虑瘕证,主女病,大肠小肠移热名虑瘕,津液耗散,不能滑利,菀结而大肠秘涩。”可用槟榔丸
病名。出《灵枢·经脉》,生于体表的一种赘生物。即疣赘。又名千日疮。详该条。
见《李氏草秘》。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类中风之一。见《万病回春·类中风》。又名火中。详该条。
见《甘肃中药手册》。即核桃楸皮,详该条。
即十二官。出《素问·灵兰秘典论》。详十二官条。
见《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为救必应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三香丸,见该条。
①指人的五脏虚、天气虚及感受虚邪更伤正气。《素问遗篇·本病论》:“人之五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因而三虚。”②指辨证的三类虚证。《难经·四十八难》:“人有三虚三实。”三虚指:濡为脉虚;
①病名。饮证的总称。出《素问·至真要大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脉证并治》:“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候》:“诸饮者,皆由荣卫气否涩,三焦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