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跟痛

足跟痛

证名。又称脚跟痛。多由肾虚血热痰湿所致。《丹溪心法·足跟痛》:“足跟痛,有痰,有血热。”常见足跟一侧或二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张氏医通》卷五:“肾脏阴虚者,则足胫时热而足跟痛,六味丸加龟板、肉桂阳虚者,则不能久立而足跟痛,八味丸;挟湿者,必重著而肿,换骨丹史国公药酒肥人湿痰流注,导痰汤加木瓜、草薢、防己;虚人用补中益气十全大补汤。”《医学入门·脚气》:“脚跟痛,有血热者,四物汤加知母黄柏牛膝;有痰者,五积散加木瓜。”参见脚跟痛条。

猜你喜欢

  • 诊病奇侅

    书名。2卷。日本·丹波元坚撰。此书专谈腹诊,以腹诊非四诊正法,故名“奇侅”。作者广泛收集有关腹诊资料,多能联系各科病症予以分析。书末附载五云子诊腹法。1888年由丹波氏再传弟子松井操译成汉文刊行。

  • 养病庸言

    养生学著作。清·沈子复撰。1卷。刊于1877年。本书对于养病的方法提出了“六务”,即:知(病因何起)、忘(勿记在心)、拒(嗜欲勿肆)、看(置身病外如看他人一般)、耐(忍耐)、调燮(指思欲、饮食、起居诸

  • 阳支

    十二地支各有阴阳所属,其中子、寅、辰、午、申、戍为阳。

  • 伏热在里

    体内先有热邪潜伏,或其他邪气郁而化热,致肠胃热积。临床表现为发病时即见咽干、口臭、腹胀压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等内热症状。

  • 医学传灯

    书名。2卷。清·陈德求撰。刊于1700年。本书论述33种常见内科杂病的证治,书中融会古人学术经验,结合作者个人临床心得,有论有方,可资参考。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鱼子障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属鱼子石榴证,详该条。

  • 外游丹毒

    病名。见《外科或问》。即游丹。见该条。

  • 霍乱痧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霍乱痧,痛而不吐泻者,名干霍乱,毒入血分也,宜放痧。新食宜吐,久食宜消,食积下结宜攻。痛而吐泻者,毒入气分也,宜刮痧;有痧筋则放,宜调其阴阳之气。须知肠胃食积,

  • 仰顶生

    病证名。即产儿额先露。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名仰顶生者,谓额角已露,顶却向后。”

  • 川石斛

    见《临证指南医案》。为石斛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