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篇名。本篇主要论述三阴、三阳的命意、脉象、病证、预后等,这些都是以阴阳类聚而加以说明,故名。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即无名肿毒。见该条。
即醋心。《齐民要术·作酢法》:“酢,今醋也。”详醋心、吐酸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油桐根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类经图翼》。位于头部中线,当前、后发际连线的中点处;或于百会穴后1寸取穴。主治中风,头痛,眩晕,癫痫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桑椹,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榼藤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多因恣酒嗜燥,或湿热,痰浊等所致。“风轮黄亮如金色,而视亦微眇,为湿热重而浊气薰蒸清阳之气,升入轮中,故轮亦色变。”(《张氏医通》卷八)。类今之虹膜异色性睫状体炎,宜清热除
见清·王子固《眼科百问》。指目病有每月周期性复发的规律者。古人认为与三阴三阳随月消长有关。
经穴别名。①出《普济方》。即太溪,见该条。②出《太平圣惠方》。即昆仑,见该条。